NEWS CENTER

关于AIGC和微短剧,华策在上海电视节说了啥?

6月24日和6月25日上午,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举行了中国电视剧精品创作论坛之“AIGC长效赋能助推产业升级”圆桌论坛和“融合与共生,微短剧创新与发展论坛”,华策集团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中国电视剧精品创作论坛

“AIGC长效赋能助推产业升级”圆桌论坛


我们依托应用研究院开发了“有风”和“国色”两个垂直模型,把文生文和多模态能力用于从IP筛选、创意激发,到剧本评估优化、人物设定,再到海报和先导片生成的各个环节。从整个反馈效果来看,AIGC从2023年刚刚开始到现在,已经从点状使用到工作流闭环的过程。


比如剧本创作,用AI生成创意给编剧做参考,效率提高50%以上。我们还用AI技术生成一些以往只能实拍的大场面,开发多语种翻译功能应用于国际新媒体传播,效率大大提升。


但这并没有减弱人的价值,AI时代对人的专业性要求其实更高。我们明确 AI 的职责是“生成建议”和“效率提升”,而“价值判断”、“风格定位”必须由人主导。我们还设立了知识库。以“文生文”为例,针对诸如古装、现代、大女主等不同风格,有用专有语料训练好的垂直模型。我们登录后台的AIGC工具集,选择“创意激发”或“剧本评估”这类工具时,能看到很多风格,可以针对项目挑合适的素材。说到底,AI就是个工具,价值观、风格、情感表达这些东西,必须靠人来把关和坚持。


融合与共生

微短剧创新与发展论坛


作为业内人士,我想对转型做微短剧的传统影视公司说,要以空杯心态,深入研究微短剧这一全新的内容产品,适应新的表达方式,讲好故事。对于新入行的从业者,不要盲目模仿所谓的爆款公式。微短剧已经发展到2.0、3.0时代了,靠单纯复制重复内容就能盈利的阶段早已过去了。大家一定要在创新方面多花心思、多下功夫。


爆款模型是否存在,它其实是存在的,因为一个好内容被拆解完之后,它的底层创作逻辑很相似。但它需要变成一个思考路径,而不是一味模仿,在新的路径下,我们装入什么思考进去,装入什么价值观、什么故事出发点。


畅想未来,微短剧可能是新的交互形式的入口,它肯定不会再是短视频增长版,或者长视频的浓缩版,它可能取代一些社交属性,可能有一些电商转化路径,同时结合AI辅助,形成一种科技交融的汇聚,可能是未来可期新的内容承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