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我们的河山》主演焦俊艳空降华策影视产教示范区|华策学子的大师课太硬核了

9月27日至28日,浙江华策影视产教示范区迎来一场跨越银幕与现实的精神对话,在央视热播剧《我们的河山》中饰演抗日战士王彧的演员焦俊艳老师来到华影学校,通过军训现场见面会、表演创作沙龙、专业大师课三场递进式活动,为华影学子带来24小时的沉浸式职业启蒙。        


焦俊艳老师以“影视打工人”的真诚视角,将从业十几年的经验沉淀转化为华影学子可触摸的职业参照:从《遇见王沥川》中坚韧纯粹的谢小秋到《法医秦明》里飒爽专业的大宝,她凭借细腻演技塑造多个经典角色,更以《陆垚知马俐》提名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如今她将这些专业积淀与实践心得融入对华影学子的分享中,让产教融合的实践课堂迸发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军训场上的“突袭”见面会 


“军训累不累?”“累——”“晒黑了没有?”“没有。”“那还不够。”走下荧幕的焦俊艳老师褪去角色光环,更像位亲切的学姐,主动分享起自己的经历:“我军训都是 20 年前的事了,那会儿晒得比你们黑多啦!” 这场 “突袭” 军训场的见面会,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谈及军训,焦老师将其定义为 “成长的仪式”。她提到,同学们在家时多是被保护的孩子,而军训能让人学会集体意识、协作精神与责任担当,这些品质与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献礼剧《我们的河山》中,那些在抗战岁月里坚守的人们所展现的特质一脉相承。剧中人物在波澜壮阔历史中的挣扎与奉献,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生动写照,而军训,正是把这份历史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今日前行动力的第一课。她认为,这份在集体中淬炼出的品格,还会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道路积蓄力量。


聊到职业道路,焦老师则鼓励同学们要充分依托学校产业资源,把军训里练出的韧劲用在在校期间的创作中,还笑着与大家约定:“希望未来在行业中跟各位同学们合作,好不好?” 话音刚落,场上便响起此起彼伏的 “好!”。这一刻,军训场上的汗水与影视梦想的种子,完成了一次温柔的接力。


实训室里的“穿针引线”


随后的表演创作沙龙现场,焦俊艳老师以更聚焦专业的细腻交流,为华影学子开启表演领域的深度启蒙。她不谈空泛理论,而是结合自身经历,如为演焊工深入工厂学操作、为呈现专业角色练技能至形成条件反射,点明“表演需为每个角色做专属功课”,细节是角色立住的关键。


现场以“穿针引线”命题指导无实物表演时,她精准点拨:要借物品质感、光线等细节建信念感,用动作传递人物关系,忌“表演感”。同时分享台词记忆、情绪代入技巧,叮嘱学子以日常观察积累素材。


这场交流不仅是技巧传授,更让学子悟得:表演的“穿针引线”,是用细节串起热爱与专业,以实践夯实根基,为未来职业路注入力量。


报告厅里的“实战解码”


28日大师课上,焦俊艳老师真诚发言。以同行身份分享拍戏心得,让课程跳出理论说教,变成贴合行业实际的实战交流,帮助学子提前感知职业场景。


谈及学生时代,她点出校园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深层关联,课堂技能不只是基础,更是未来应对片场需求、延长职业生命的底气。她提醒学子重视积累,引导他们建立为职业铺路的长期思维。


分享试戏经验时,她结合短发形象的经历,不仅给出提前揣摩角色、准备服装的具体方法,更传递出局限即特色的职业智慧:不刻意迎合市场,而是在自身特质中找突破口,教会学子以差异化避开同质化竞争,找到专属职业路径。


在拆解角色塑造与剧组协作时,她以《我们的河山》王彧一角为例,强调全局定位的重要性,打破角色出彩靠抢戏的误区;将拍戏比作拼拼图,点出集体创作的本质,演员的专业不只是演好戏,更是协作中的体谅与配合,这是融入行业、持续接戏的关键能力。


这场跨越校园与行业的对话,成为一束照亮华影学子职业征途的精神火炬。焦俊艳老师以演员的细腻与行业先行者的清醒,将专业二字拆解为可触摸的行动哲学,那是对每个角色的生命体验,是对每个细节的极致打磨,更是将职业敬畏融入血脉的自觉。当踏实演戏成为艺术创作的底色,认真做人化作职业行走的根基,这份德艺双馨的坚守便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从片场到人生都通用的通关密码。


对年轻学子而言,这不仅是行业前辈的经验馈赠,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以热爱成就事业、以品格托举专业的人生启蒙,它揭示真正的职业生命力在于对事业永葆赤子之心的热爱、对专业秉持精益求精的敬畏、对人生坚守知行合一的坦荡。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事业,以赤诚之心对待人生,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