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4月24日,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出席开幕式,以“数智化时代影视工匠培养的新思路”为主题,结合华策30余年从业经验,围绕AI 技术驱动下的影视人才培养,分享 “科技+艺术” 融合的产教创新实践与战略布局。
以下为本次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的活动主题“剧势焕新,共生共长”,非常契合当前科技驱动的时代和行业的发展。作为从业三十多年的影视工作者,我想就“数字化时代影视工匠培养”这一话题,跟大家分享三点心得。
一、AI之变:催生影视职业人才能力新坐标
当前,杭州科技六小龙火爆出圈,Deepseek、Sora、可灵等AI软件不断涌现,微短剧、网文、网游成为中国内容出海“新三样”。技术革新不仅驱动催生了《黑神话悟空》《哪吒》等全球爆款,也推动了影视创作呈现“由长变短,长中短共生”、生态持续重塑、产业加速重构的格局。这一系列颠覆行业的产业变革,极大地震撼了每一位影视人。
短剧、微短剧等网络原生视听内容,从用户出发、注重体感、技术创新,迅速抢占用户市场,也快速经历从“次品→产品→作品→精品”的全链条迭代升级。
自古英雄出少年、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是王晓辉在前几天的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说的,让我印象深刻。在短剧颠覆行业、科技不断驱动的时代,新生代创作者强势崛起,如果内容创作仍固守在创作者的自我视角,沉浸于“作者思维”的小天地,将只有眼前的苟且,很难实现诗与远方。“既要眼前的苟且,更要诗和远方”,也是爱奇艺大会上龚宇讲的结束语。
内容行业价值的延续、多元化新兴生态的构建,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新影视产业大军,我把这些称为数智时代的影视工匠。以前被称为“北漂”“横漂”的产业大军,支撑了我们上一轮的发展。今天,我们这些从“泥腿子”上岸的影视工作人员,必须去迎接科技驱动的时代。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人才,我们深感这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科技能力与艺术创新的融合者。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传统创作模式。从剧本智能评估到文生视频的多模态创作,从多语种翻译到全球分发,AI技术已深度融入影视全产业链。因此,未来的影视人才要掌握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否则我们将会跟不上时代的快车。
我们需要短剧生态与用户思维的破局者。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重塑了内容消费习惯,适应了当前从用户主体出发的创作思路,短剧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篇幅内精准把握用户情绪,这要求人才兼具“快节奏创作力”与“长线IP运营思维”。今天的创作无论是短剧、微剧、长剧、电影等视听内容,都要求我们从用户角度出发,走进观众的情绪,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和生命里。
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传播者。今天,全球视听内容的国际传播越来越发挥着技术驱动的优势,微短剧等“新三样”迅速成为全球华语文化输出的代表,以视听内容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传播,完全可以更快更强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今天的竖屏短剧,就是中国影视人在全球的创举。今天,优秀的微短剧创作者主体是90后和00后,他们懂用户、懂技术、创新灵活、低成本、高效率。
在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和演员的今天,影视行业新的职业人才、产业大军、新的国际化传播能力和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更加突出。华策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职业人才,如何产教融合,如何把学校办在产业里、把产业融进学校中,这让我们所做的事情更加有意义。
二、革新之路:在产教融合中锻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办在产业里、产业融进学校中”的办学定位,依托的是行业,依托的是华策几十年的行业积累和长期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经验。
华策自2010年上市后,就有了投身职业人才培养的心念,一直探索如何在产业中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人才。当年,公司办在浙江,影视人才都在北京,倒逼着企业要不断地培养可用之才。因此,我们也一直探索着如何在产业中培养更加优秀人才的布局,重视培养各岗位、各工种的专业化人才,使得华策这几十年在内容创作、国际传播和产业运营方面,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支撑和良好的合作。
十多年前,华策组织实施境外人才培训,每年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前往英美等一流影视院校学习1-3个月;2018年积极参与社会办学,与浙传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本科院校华策电影学院,实行小班化、产教融合教学,开设4个本科专业、3个研究生点,培养了一批优秀艺人;2021年自主创办全国第一家民办全日制影视类技工学校——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通过“艺术+科技”、“学校+产业”、“课堂+片场”、“老师+导师”的教学模式,专注职业人才培养;2023年在杭州桐庐规划大视听科技产教示范区,16万方的新校园拔地而起,在今年9月将正式投入使用,4000名影视职业学生将入驻开学。
华影技校办学4年开设了14个专业,包括影视表演、制作、摄影、化妆、电子商务、电商直播、人工智能应用等特色和新兴专业,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第一届毕业生100%的就业和升学,实现“入学即入行,毕业即就业”。
影视表演类专业需要从小培养童子功,需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基因、职业素质和手脑一体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长学制的培养。华策采取了中高职一体化3+2、3+4、5+2等长学制模式,与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校、宁波财经学院和一些国际应用类影视学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打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让产教融合的学生入学即入行,也可以让各类高职、大专一体化升学,获得长学制的毕业文凭。
电商、后期制作等专业采取企业定单班模式,与阿里巴巴、淘宝天下、丽人丽妆、国潮音乐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上市公司建立订单班。同时,对口支援青海等不发达地区,实现当地文化人才培养,建立产教融合立体化、全维度的培养平台。
学校广泛邀请行业大师大咖,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工作室,如表演工作室、化妆工作室,造型工作室、直播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学生在校5年、7年,从入学就有了导师带领进入产业实训。
今年,新启动“华策新星计划”,实行“练习生+全日制文凭”双线培养方案,实现明星梦想和大中专文凭等综合型人才。招生方案一发布,就引发学生家长的火爆咨询。
三、四位一体:影视职业教育的未来答卷
当企业深度参与教育,将片场的真实需求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将行业的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就能成为连接产业与人才的黄金桥梁。
因此,在浙江省高水平文化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的政策指导下,我们与杭州桐庐县委县政府从2023年开始,共建大视听科技产教示范区,围绕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全面贯通视听+人工智能、视听+文旅融合、视听+国际传播,全力打造产业与人才融通的产教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拍摄基地、AI与文旅结合的影文旅产业基地。
大视听产教基地:目前由浙江华策影视技师学院(筹)、浙传华策电影学院产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产业学院和全国微短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多个主体组成,今年9月1号将全面启用。届时,华影技师学院将有14个专业的学生入驻“最美县城的最美校园”。在美丽的富春山水和AI影视实训技术间,我们希望艺术数字工匠们创享生活、创作精品,构建全国影视职业教育高地。
共建艺术产业学院:联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传华策电影学院,计划在桐庐落地产业学院,共建大视听产业产教融合、中本一体贯通的长学制,设影视表演、化妆特效、摄影摄像、服装造型、后期制作、媒体传播等六大特色专业,培养行业需要的新兴优秀人才。
设立全国微短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杭州桐庐“新职教名城”建设,华策集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三方共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汇聚微短剧创作与制作资源,聚焦精品内容生产,在长短剧IP联动、科技赋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索。目前已联合全国100多家企业合作,随着新校园启用后将全面启动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合作项目。
兴建超级IP创作拍摄基地:兴建高科技数字AI摄影棚集群,第一期10个高科技摄影棚已经动工建设;在桐庐全县范围规划建设可全域化拍摄的天然外景基地,打造既有全国最具特色的最美富春山水都市、县域场景、文化古街乡野风光、《富春山居图》的实景最美外景,又有高规格汉唐历史文化主题街景,全面承接全国的实景拍摄、虚拟拍摄、数字拍摄、AI拍摄、后期制作项目。
打造影文旅产业基地: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容的IP价值已经彰显出“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一朵花带红一座城”的文化力量。昨天,我们也听到爱奇艺要建大量的沉浸式乐园,将会极大地推动现象化产业。我们希望携手行业同仁,共同探索影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价值、新空间。
各位同行,各位好友,各位前辈、各位老师,中国影视产业走过百年光影流转,一代又一代影视人怀揣赤子之心,以镜头为笔、以故事为墨,在银幕上书写文化自信的华章。站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历史节点,让我们以开放姿态拥抱年轻的力量,以创新思维拥抱科技的浪潮,共赴培养数字工匠这一对行业意义非凡的美好事业,共赴影视强国的壮阔愿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