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36集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CCTV-1黄金档持续热播,实时收视率破4%持续领跑。该剧导演毛卫宁、主演王雷,于人民日报撰文,共同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真实是不变的创作规律》
毛卫宁
最近,《我们的河山》在央视一套播出。这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全民抗战史诗剧,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更是一场关于“真实”的执着追寻——我们试图用最朴实甚至最“笨”的方法,叩问那段熔铸于山河之间的血与火的历史。
创作的初衷,源于一个强烈的信念:抗战历史不是虚构的热血传奇,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用生命写就的史诗。如何让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触摸到那段滚烫的历史?唯有沉下去,沉入历史的肌理,贴近土地的呼吸。
真实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情。我执导过《十送红军》《平凡的世界》《百炼成钢》等多部作品,回首30多年的创作之路,“三个真实”是不变的创作规律: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
《我们的河山》讲述沂蒙山区的抗战故事,为此,编剧刘戈建和华策团队扎根山东省档案馆,从尘封的史料中挖掘细节。剧中“吕家寨保卫战”“115师东进”等关键情节,均有真实事件作为支撑。例如在展现吕家寨百姓以土枪大刀歼敌百余人的场景时,我们拒绝戏说,用近乎残酷的长镜头“一镜到底”,表现战争的惨烈,只为还原历史的“现场感”。历史的锋利,恰恰在于这种不容修饰的粗粝与真实。
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人”。主角庄埼风最初是不太了解百姓疾苦的“书生”;张治平忍辱负重潜伏敌营,连至亲之人都骂他是汉奸……这些不完美的人物不断成长,恰恰成为观众共情的底色。《我们的河山》拍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战争中的人;讲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历史中的精神。
河山为证,热血未冷。历史从不靠神迹书写,唯有怀揣敬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让精神的星火穿越时光,照亮我们来时的路。这也正是《我们的河山》的使命——为民族的集体记忆,留住有血有肉、有汗有泪的“真”。
《让英雄与观众时空对话》
王雷
我一直觉得,能在荧幕上塑造英雄,是我的光荣。从《战旗》里的金戈,到《中国骑兵》里的刘春雷、《上甘岭》里的秦基伟,再到《功勋》里的李延年,他们出身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但都是胸怀民族大义的勇士。
《我们的河山》里的庄埼风也是这样的角色。他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而是沂蒙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介文弱书生,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在上级指导和带领下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农会,团结民众一致抗日。
没有了浴血厮杀的强情节,怎么让根据地里的“政工”英雄在荧屏上鲜活起来?结合塑造李延年的经验,我始终提醒自己:庄埼风跟战士、农民们说话,也是在跟荧屏前的观众交流。观众会代入剧中普通人的视角,庄埼风向他们解释政策、鼓舞士气、讲述道理的过程,也是在同今天的观众传递思想、沟通情感。所以,他带着鲜明的个性,带着对乡亲们的情感去表达,每一句话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争取胜利、改善生活,不是空洞的说教。农民和战士听懂了,观众就一定能听懂,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就能跨越时空抵达人心。
如果说《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回答了“为什么党领导的军队不可战胜”,《我们的河山》则折射出另一幅历史画卷:胜利的基石,在后方、在基层、在人民群众的一砖一瓦间夯实。那些在田间地头、在群众中间默默耕耘的万千英雄,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播撒的思想火种,凝聚的民心共识,汇聚成抗战洪流中奔涌不息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