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泡沫时代远去,不断被过滤的影视行业,没有停止找寻新的机遇。当下,影视行业龙头公司正在践行着新的目标:持续稳定地输出优质内容,为观众打造更多文化精神产品。
今年1月,华策影视(300133.SZ)公告,华策影视创始人赵依芳之女傅斌星正式接任华策影视总裁。履新百日之际,傅斌星接受了财联社的独家专访。
她提到,作为二代接班,还是要坚定“这家公司为什么成立”的战略初心,对于华策来说,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三大核心战略不会变,头部精品是核心竞争力。

傅斌星从2007年开始进入华策影视,主导制作过《外交风云》《我们的新时代》《以家人之名》《八零九零》《刺客聂隐娘》《地球最后的夜晚》《刺杀小说家》等多部作品。对于傅斌星的接任,赵依芳表示:“这绝不是家族企业的传承,而是文化事业的传承。”
有着“电视剧第一股”之称的华策影视,今年已储备了多个题材的剧集,年内电影储备项目超20个,有望形成稳定的盈利能力,并继续扩大海外市场。主营业务之外,公司已形成了六大生态新业务:电影、版权、国际、元宇宙、教育*、产业园*。其中,最先落地的版权业务,将对整体营收有很大贡献。
原有赛道升级,新赛道谨慎探索
疫情扰动加上政策规范,影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提升,精品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与华策提出的“内容为王”不谋而合。
电视剧业务是华策的核心业务,根据艺恩咨询数据,2021 年中国电视剧总体播出项目数从 409 部下降至 341 部,下降 16.6%。公司剧集播出数量逆势增长,2020 年为 13 部 527 集,2021 年为 19 部 665 集,2021 年播出的 19 部剧集中有 7 部剧集是占据了各个播出平台的前 10 位,头部剧集项目占公司项目比例创下历史新高,占比36.8%。
傅斌星提到,想要打造爆款,首先得在垂直赛道里争前三,然后再形成破圈层的传播。公司目前深度聚焦头部主题精品剧,在主旋律赛道保持优势,去年《觉醒年代》等作品获得了人气口碑的双收,今年有献礼“二十大”的主题作品《我们这十年》、公安题材重点影视项目《我是刑警》、聚焦航空事业的励志剧《向风而行》等,同时在现实主义、古装题材等赛道不断拓展。
目前,华策大部分的剧集的合作是版权剧,公司拥有永久版权。剧集类型方面,公司开创了主旋律赛道,并一直保持着优势,同时也推出了悬疑现实主义类型剧集,在做“破圈”探索。傅斌星称,总原则是:在原有赛道上进行升级,对于新赛道谨慎探索。
2014年开始,华策影视新开辟了一块版图——华策影业,负责人就是傅斌星。去年,华策主投资的《刺杀小说家》全球票房突破10亿,《反贪风暴:最终章》成为内地影史元旦档犯罪电影票房冠军,公司还绑定了路阳、毕赣、饶晓志等一系列有潜力的青年导演。
傅斌星介绍,今年由郭帆监制、饶晓志导演的《万里归途》是主旋律重点项目,此外还有一些商业电影的系列化合作,还有柯南系列,也是业内都比较关注的几部影片,目前公司的电影储备项目有20多个。
对电影项目的规划,傅斌星认为,公司在汇聚越来越多新一代核心导演基础上,避免高风险业务,坚持在扎实稳健的投入产出基础上,打造爆款电影,然后再追求向上的弹性。在题材的选择上,则坚持“七二一”原则:70%的内容围绕新时代重大题材;20%围绕国际化、系列化的商业电影;10%布局以孵化新锐导演为目标的小成本电影。
傅斌星称,当前,内容监管收紧,文化创意产业对精品内容的刚性需求和价值提升日趋凸显,影视行业全面回归“内容为王”的产业本质,预示着一个新周期的开始,“随着公司在主创、影视作品在核心档期布局加强,电影业务有望在未来三年内,稳定在行业排名前列的位置,从而形成稳定的盈利能力。”
海外用户订阅量超1000万人
在国际业务方面,作为国内最早“出海”的民营影视公司,华策影视已在YouTube、Amazon Prime、ViKi、华为视频等多个国内外主流新媒体上建立自营专区,并在欧洲、亚洲及北非的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合作“华剧场”,实现了版权出口、渠道建设、剧本出海的复合型跨越式国际传播,每年海外出口影视剧的份额位居全国影视企业第一。
以2021年为例,华策影视出品的电视剧在海外的销售额接近2000万美元,占国内电视剧海外发行市场的25-30%。
在傅斌星看来,国产剧出海业务具备很大的想象空间,“《鱿鱼游戏》的火爆证明了优质内容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目前韩剧、日剧单集发行价最高能达到一两百万美元,国产电视剧的发行价一般在10万美元,这个十倍的差距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2018年,华策影视就联合搭建了产业平台,提出“抱团出海”,在疫情影响下,产业合力尤为重要。今年年初,华策与芒果TV就中国文化出海等内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傅斌星介绍说,“我们希望把海外渠道建设等能力赋能给更多产业内的合作伙伴,同时也加强自身海外发行渠道的内容储备量。”
傅斌星介绍,华策影视在海外发行渠道方面优势显著,构建了全球18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流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的销售网络,目前海外用户订阅量总数已超1000万人。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021年前三季度,海外YouTube平台中,华策用户数达到870万,同比增长66%,获得收益同比增长65%,播放量达到20亿次,同比增长15%。近期,华策投资运营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还推出了C-Drama Rights国际影视云交易平台,为国内影视公司、影视项目做全球的线上服务,从挑选、确定、洽谈、合作、供带等一条龙的服务,将成为华策国际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行业来看,出海电影近几年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较大,海外电影票房并不理想。而纵观全球电影市场,中国近几年电影票房是比较好的。傅斌星称,“海外电影的发行,主要看内容的丰富性和品质。这几年的疫情,中国电影的产量和类型多样性都有一定下降。做电影的华流出海,需要符合国际标准质量的批量化输出,才能迎来海外发行质量的提升,电影板块也需要同行一起努力。”
独家版权时长超3万小时
“我们的生态业务多元赛道可以说是在加速奔跑的,而且是充满了决心和实力。”傅斌星说。
与傅斌星上任公告同一天的另一份公告,宣布了华策将成立专门的元宇宙新业务部门,力求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让影视作品的经典场景、人物、世界观在元宇宙中得到重现。元宇宙这块业务也将由傅斌星主导。
放眼全球,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公司迪士尼、华纳兄弟都已经在元宇宙领域进行了布局,比如迪士尼将旗下皮克斯和漫威的核心影视IP发行数字藏品,华纳兄弟也将核心影视IP蝙蝠侠进行数字藏品的发行。
傅斌星提到,华策去年的电影《刺杀小说家》中创造了三个虚拟形象;《反贪风暴5:最终章》推出了NFT盲盒;今年2月和4月初分别推出了典藏海报和《长歌行》播出一周年数字藏品营销活动,“元宇宙是一个长期战略,未来我们还会重点围绕虚拟形象、数字藏品、数字影棚等方向,打造出华策元宇宙梦工厂。”
版权赛道上,2021年下半年,华策影视搭建的正版影视素材库“华策新视界”进入正式运营,同时,“悦耳”音频矩阵项目也正在开发中。
傅斌星表示,“从HBO的例子可以看到,3/4的收益来自于它的片库分销和授权,所以我们对于版权的认知和理解是,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进一步的规范化,版权业务有值得做的市场空间。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加大投入,进一步聚集优质版权,同时开发一些数字化技术驱动的一些版权新业务。”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目前公司手握国内最大的自制影视永久版权库,拥有3万多小时的版权,15000多小时是永久版权,三分之一为公司原创自制的头部内容版权,随着头部影视版权的价格上涨,有望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傅斌星称,未来,华策版权公司将构建中国最大的影视剧版权运营平台,形成以视频版权为核心资产,以数字科技为技术支撑,面向全消费群体、全消费市场的影视版权运营头部企业。
>>>采访实录
谈公司:危机中求发展,变局中开新局
财联社:今年1月你接任华策影视总裁,履新后做了哪些工作?
傅斌星:2022年对于华策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年份。我们经常说,在危机中求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对于华策来说也是如此。在疫情的挑战中,我们要逆境蜕变,文娱治理使我们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质量发展,科技元宇宙的到来,驱动我们去拥抱变化、布局新的赛道。
今年以来,华策围绕战略升级,的确有些动作。我们与华为携手,加入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参与制定音视频产业标准;我们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字视频版权交易云平台C-Drama Rights升级上线;还有我们投资运营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二期即将扩容。在科技变革背景下,我们的生态业务多元赛道可以说是在加速奔跑的,而且是充满了决心和实力。
今年公司的工作思路是八个字:稳中求进、降本增效。在经营方面,华策在电视剧这一业务线有强大的优势,在电影、版权、国际、元宇宙等业务线也在不断深化布局,正在推动电视剧主营业务和四大战略新兴业务的协同发展。2022年华策将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头顶部”战略,持续进击全球华语影视第一品牌。以内容核心业务为引领,全面发力电影、版权、国际、元宇宙、教育*、产业园*六大创新业务,不断拓宽合作边界、延伸文化产业链,引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在管理方面,为了更好地保障战略升级、目标升级、人才升级,公司在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升级;在各大事业群中,强调强中台建设、强赋能建设,让组织更好地赋能业务、赋能一线、赋能行业上下游;我们引进了专业培训机构和孵化机制,可以看到,公司近年来的头部作品中,每年都有第一次当导演、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新锐创作人的作品;我们也盘点了行业内以及跨行业的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不断论证人才培养的方法论,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推出因人制宜的绩效方案,进一步升级合伙人机制。未来三年,我们也将保持“蹲马步”的节奏,淬炼内功,不断孵化新锐编剧、导演,演员和制片人。
财联社:你认为目前影视文化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傅斌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数字经济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文创新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看来,机遇是大于挑战的。
目前,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两条道路上齐头并进:一是新产业的兴起,二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前者指的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新型文化,包括网络文学、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后者则是文博业、图书出版、传统影视等业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等。同时,数字技术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促进文化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的创新转变,让精品内容实现更多元化。因为文化产业数字化,本质上讲是全面的、更广泛的、更多元的新一代产业形态。
比如目前十分火热的“元宇宙”科技浪潮,与文化产业的接入方式充满了想象空间,从数字藏品、数字孪生到虚拟形象,将带来数字化、多样化的内容商业模式,为文化产业孕育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文化产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和应用,不仅有利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同时也更加速科技的进步发展,更将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Web3.0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创新落地,促进更多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和内容商业模式创新。
作为全国文化行业头部企业,华策十分期待数字技术对于内容创作和内容价值的进一步赋能与提升,促进中国的数字精品内容扬帆出海。下一步,华策将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开放的内容创新和科技应用新生态,一方面形成合力,加快数字化对传统影视行业的渗透,另一方面共建联盟,抱团出海,助力更多的文化企业、科技企业走出去,增强全球竞争话语权。
谈传承:华策的底色是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财联社:对于民营企业代际传承这个话题,你怎么看待?
傅斌星:回到企业创办的核心关键词:使命、愿景、价值观。在我看来,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就是坚守使命,本着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不断为行业为社会的价值创造而努力奋斗。
对于华策来讲,核心团队创业30年,过去这30年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内容领域深耕,与国家的文化战略始终保持同频共振。今年也是华策上市第12年。过去这12年,我们在整体、逐步、探索性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但我们离全球顶尖的内容公司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直聚焦于内容,一直探索体系化、工业化,一直推进组织团队科学的发展机制,一直在搭建行业的赋能平台,不遗余力地推进行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华策一直在内容领域深耕,与国家的文化战略始终保持同频共振。锚定文化强国建设,传播优秀中华文化,是华策不变的底色和信仰,也是企业使命。
过去30年,华策积累了六大核心能力,契合“十四五”规划产业引导方向。为将华策打造成为中国影视文化全球传播第一品牌,进军全球一流的华语影视传媒集团构筑了核心能力基础。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华策聚焦主营业务,构建六大核心能力,将带来下一轮厚积薄发式的发展。
华策有一句话,叫“一群人、一辈子、一条心、一件事”,我想这句话非常能够说明我们对事业、对使命的传承与赓续,为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为了向世界讲述更多中国故事,华策将不遗余力,代代相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注:大股东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