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公司新闻

瞄电影专访|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揭秘《万里归途》《我们这十年》两部浙江出品影视爆款诞生背后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2022-11-21

浏览量:2393
编者荐语:

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接受瞄电影平台专访,谈《万里归途》《我们这十年》两部作品诞生、创作背后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女儿傅斌星勇挑总裁重任,母女携手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景。

以下文章来源于瞄电影平台,作者瞄电影

                         

2022年10月,影院大银幕的《万里归途》和电视荧屏的《我们这十年》,两部出品自浙江企业的影视作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爆款。

国庆档上映,以外交官撤侨为题材的电影《万里归途》豆瓣超过10万人评论,评分仍有7.4分,截止记者发稿时连续42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目前票房已超15亿。

 

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10月10日播出,11月3日首播收官,更是收获强烈社会反响。11个单元全面呈现了新时代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成果,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美好画卷。

 

电影、电视双管齐下,一个月出两个爆款,这一浙产影视的高光时刻,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两部作品的出品公司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她是《万里归途》的总监制,《我们这十年》的总出品人。

 

有人说,在中国的影视圈中,赵依芳是“铁娘子”一般的存在。三十年前,她从体制内副局长下海,一手打造了“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带领华策影视牢牢占据电视剧行业市场的“头把交椅”。

这些年,赵依芳带领的华策爆款不断,当中既有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家人之名》《亲爱的,热爱的》《楚乔传》等年度现象级热剧,更有叫好又叫座的新主旋律剧,比如《外交风云》《绝密使命》《觉醒年代》(联合出品)《我们的新时代》等。

近年,华策更是加大在电影赛道上的投入,出品了《刺杀小说家》等高品质大制作。

现在一个月连出两个爆款,正是华策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结出的硕果。

近日,瞄电影记者在杭州独家专访了赵依芳,听她聊了聊两部作品诞生背后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女儿勇挑总裁重任,母女携手开创未来的美好愿景。

 

 

谈《万里归途》

“这部电影商业与社会效益双赢让我很满意”

 

赵依芳很忙,除了华策影视集团董事长身份,她还身兼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校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数职,平时的时间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小方块。

《万里归途》《我们这十年》两个重大项目几乎同时与观众见面,时间之紧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瞄电影记者专访时间的最后敲定,是前一天晚上赵依芳从上海回杭州的途中,她说“第二天我们好好聊聊。”

第二天一早,马不停蹄地忙碌了这么多天赵依芳准时出现在记者面前,说起倾情投入了那么多年的影视事业,更是精神焕发,充满活力。

 

瞄电影:这次《万里归途》《我们这十年》反响这么好,是不是很开心?

赵依芳:当然是的,作为影视从业者,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观众的满意更让人觉得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了。《万里归途》目前的观影人次已经超过了3600万人次,票房超15.2亿,在各个社交平台、媒体渠道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我们这十年》收视率、网络热度、观众口碑也都非常好。

此外我还看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万里归途》的商业化、成熟度、叙事、人物刻画等方面高度肯定,对《我们这十年》用心用情关注人民、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也极其赞扬。

这两部作品都因其以普通平凡人为主角主线创作,并以高质量品质呈现,以真实可感的烟火气、有血有肉的人性美、直抵心灵的共鸣打动无数国人,引发全球热议热看、专家普遍赞誉和媒体广泛传播。既能赢得观众们的喜欢,同时也收获了同仁们的肯定,这都让我很开心。

 

瞄电影:《万里归途》是国产电影鲜有涉足的外交官撤侨题材,华策为何会想拍这样一部电影?

赵依芳:《万里归途》是我们筹备了很长时间的重点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制作再到最终上映,中间大概有6年的时间。最开始制作的出发点是:希望弥补现在国产电影市场上“外交”这一题材的空缺。但随着我们对于现实中的外交人员、真实的撤侨事件进行调研之后,越来越发现了我国外事人员在工作中各种艰辛,我们很希望能通过这个“中国式撤侨”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们“光鲜”背后的不易。以此作为出发点,我们想要在“信仰与人性”、“国家与个人情感”等具体的关键性问题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索。

 

瞄电影:《万里归途》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赵依芳:首先是影片的质量,我看到有艺恩数据统计显示,《万里归途》的满意度达到了86.2分,仅次于今年春节档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的88.9分,是今年调查影片的第二位;思想性指数达到了87分,为档期第一。在观众们看片审美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万里归途》的满意度也体现出大家对于影片的故事呈现及工业化水平的认可,这些也都反映在影片的市场表现上:虽然受到疫情影响,电影市场整体比较严峻,但《万里归途》仍收获了较为满意的票房成绩。

另外是影片最终表达出的思想性,《万里归途》不仅塑造了让大众共鸣的“平凡英雄”,也将“中国呼唤和平、热爱和平”的外交态度内化为影片的思想主题,这极大地强化了观众对于家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商业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结果让我很满意。

 

瞄电影:《万里归途》的海外发行也很顺利,是不是事先做好了布局?

赵依芳:是的,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来传达中国主流价值,是达成文化共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认为《万里归途》是承载着普世价值的中国人的故事,这是打造全球化传播的情感基础,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做好了海外发行的准备。这次《万里归途》不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商业化成熟的城市有布局,同时也在泰国、柬埔寨的华人及华人文化聚集地区集中发力。

《万里归途》包含了中国对国际世界的认识和判断,此次“出海”不仅能够具象化多元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也是从历史维度对中国发展历程卓越成果的展示,同时在国际背景架构中体现出了“中国责任”的大国姿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对照,展示出中国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形成具有通识性的意义和价值。

 

 

谈《我们这十年》

“这是华策首次以大集团军作战方式进行的创作”

 

《我们这十年》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华策影视集团出品的献礼作品。该剧以单元剧为架构,由《唐宫夜宴》《热爱》《前海》《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理想生活》《沙漠之光》《西乡明月》《砺剑》《未来已来》《坚持》11个单元组成,目前首播已经收官,播出后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和观众口碑。

聊起《我们这十年》,赵依芳的语气中充满了感情。

 

瞄电影:可否聊聊《我们这十年》的创作缘起?

赵依芳:《我们这十年》也是我们筹备了很长时间的重点项目,是为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反映这十年的辉煌成就。其实这十年变化太大,改革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书写。国家广电总局对这个剧非常重视,多次开会研讨,帮我们把200多个选题一一筛选、优中选优,最后确定11个单元,以单元剧形式展现“八项规定初心中国”、“一带一路开放中国”、“民族一家团结中国”、“公平正义法治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同舟共济伟大中国”、“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军队建设强大中国”、“区域协调同心中国”、“命运与共人类中国”、“科技自强创新中国”等主题方向,作为展示中国这十年发展的横切面。

《我们这十年》调动了华策集团核心成员60余人,云集国内一流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是一次以大集团军作战方式进行的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的创作,是由战略性理念、各方资源配置与创作能力共同建构完成的。背后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无论是11个单元的原型人物选择,还是邀请哪些编剧进行创作,都是无数次的上下和PK。对于参与选题申报的小组,我要求故事必须能够非常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这部剧对于我与华策伙伴们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检验了我们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更加提升了我们自己。

 

瞄电影:《我们这十年》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赵依芳:首先是收获了观众的口碑。《我们这十年》播出以来,引发了观众的巨大共鸣,《一日三餐》中的小餐饮老板、《热爱》中的老师、《唐宫夜宴》中的剧团工作者,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有一些内心的困境,面对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他们也有内心的挣扎,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理想、有追求、也有热爱、不放弃。《我们这十年》不回避问题,而是探讨他们怎样激发出内心的热爱、内心的小火苗,描摹生活的细节,也收获了观众的认可。

同时,《我们这十年》在海外也同步播出,海外观众不仅被《唐宫夜宴》所展现的灿烂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也被《沙漠之光》呈现的中外友谊所感动,甚至对《西乡明月》中的扫黑除恶热血沸腾。我们一直在坚持“华流出海”,希望我们优秀的华语文艺作品受到全世界更多观众的喜爱。

 

 

谈主旋律作品创作方法论

“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品,无论何种作品,都应该坚持人本性和中国性的表达”

 

有人说,让年轻人爱看主旋律影视作品,让外国人爱看中国影视作品。这是赵依芳这么多年一直在琢磨的事儿。

《万里归途》《我们这十年》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加上华策近年出品的《外交风云》《绝密使命》《觉醒年代》(联合出品)《我们的新时代》,华策的主旋律作品可谓叫好又叫座。

而赵依芳更喜欢用“新主流影视”一词,因为她认为这些都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之作。

 

瞄电影:近年华策在主旋律影视作品方面优秀作品频出,可否分享一下经验?

赵依芳:今年国庆节上映的国内首部反映撤侨事件的电影《万里归途》对华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撤侨的真实故事本来就特别精彩,主人公是面对战争炮火的外交官,他们是文官,不会拳脚功夫,但他们要坚定地保护海外的中国人,践行“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的信念。主人公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有可能拯救了别家,却让自己家不完整。这样的情感,很平实又很伟大,无法让人不感动。我觉得《万里归途》作为一部类型化的商业大片,从影片的最终呈现相信大家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框架,在坚持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同时又兼具了电影的市场属性。在创作上,我们想要突破已有的框架,以真实质感塑造“平凡英雄”,以普通人的视点出发,把严肃题材影片以更适应于“Z时代”的影像方式来进行呈现,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也更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2018年1月,我们在业内率先成立大剧研发中心,制定了“人民为本、规划先行、匠心创作、双馨演员、精良制作”的核心战略。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要贴近人民,既要考虑到作品中的艺术冲突,又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现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更加求真、务实、创新,要下苦功夫,以深度采风、挖掘现实精髓与创作手法创新相结合,全力去探索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新高峰。

《我们这十年》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做了扎实的采风和调研工作。如《前海》的编剧在深圳前海梦工场开展了将近四个月的采访与采风工作,整理近五万字的文字资料;《心之所向》主创团队则一头融入到建德的乡村建设中去,不仅从田间地头找人物找故事,更与地方政府合作策划了“稻香节”,实现了剧内剧外的联动;《砺剑》的编剧坚持调研,甚至为此推迟手术时间;《未来已来》由于专业性极强,项目团队在北京、河北、杭州等多地勘景,真正走入5G科技研究的实验室中实地考察,走访了数十位5G领域专家;《唐宫夜宴》创作团队赴郑州歌舞团实地采风十天,和“唐宫”小姐姐以及节目编导朝夕相处,亲身体验《唐宫夜宴》复排;讲述抗疫故事的《坚持》,剧组的采访记录就超过23万字等等。

 

瞄电影:主旋律作品您觉得要怎样才能赢得观众?

赵依芳:像我刚刚说的,即使是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品,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人”的关怀,无论何种作品,都应该坚持人本性和中国性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对主流价值观表达的多元性和深度,提升主题呈现的思辨价值。

在类型叙事上,应该坚持以“强叙事”作为突破,在主题鲜明坚定、故事跌宕起伏、艺术制作精良上逐渐趋于成熟。在突破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要凸显个体性和叙事性,满足观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影片与观众之间形成更有效的互动和共情,并实现主流思想内核与影片类型化的高度融合。

2019年播出的电视剧《外交风云》拿下近十年同题材剧目收视冠军,陆续登陆央视、北京卫视等14家卫视重播,一次又一次受到全国、全球观众追捧。《外交风云》在创作之初,我就与编剧马继红老师讨论,我们应该作为人文史诗题材来看待,剧中的伟大领袖们我们要写出他们的坚韧、智慧、勇气、热血与情感,还要突出领袖们工作时“人”的一面,并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在一板一眼、正襟危坐的会议中产生的,有可能是坐在小板凳上聊出来的,一定要贴近我们的生活。

 

 

谈女儿及公司未来发展

“傅斌星谦卑、低调、踏实,不乏创意力、组织力和智慧”

 

今年1月,赵依芳女儿傅斌星挑起重任,正式担任华策影视集团的总裁,她是《万里归途》的出品人,也是《我们这十年》的总出品人和总制片人。这两个重大项目在重要节点亮相,对这位年轻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说起女儿,赵依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瞄电影:您女儿作为华策总裁,在这两部优秀作品上也付出了很多。她作为年轻的管理者,是不是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

赵依芳:傅斌星今年1月接任集团总裁,作为年轻的管理者,有专业的业务能力、有活力、有创新、懂得年轻观众的喜好,又有国外留学经验,且回国后一直在业务一线多岗位锻炼成长。她谦卑、低调、踏实,不乏创意力、组织力和智慧。因为她学的是电影专业,2014年开辟了一块新版图“华策影业”,出品了《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影片,这两部作品也是她一手主导策划的成功作品,获得高口碑与业界认可。她还一手打造了华策在动漫、经纪、音乐领域的多元赛道。

 

瞄电影:在电影和电视创作方面,您觉得华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赵依芳:电影方面来说,我们的优势可能是从上游制作到后期发行宣传,我们都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我们的制片和宣发团队都以80、90后为主,他们以高度的活力与专业度不断提高着我们整体的工业化水平。在导演合作这方面,我们不仅一直挖掘新导演、扶植电影新力量,与李亘这样的年轻导演合作开启他们的处女作品,并帮助他们取得了市场的肯定,也与不同类型的成熟导演们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路阳导演合作了《刺杀小说家》,与饶晓志导演合作了《万里归途》等等,这些已经有自己代表作和高口碑的创作者,我们与他们共同创作,这些作品从质量和体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在市场中取得了亮眼的表现,我们能和他们一同进步,这是让我最高兴的。

我们在不断拓展不同的作品类型,也一直在探索影片商业化的多元途径,不断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融合,通过寻找艺术和商业、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平衡来为中国电影拓展新视野,打开创作的新思路。电视剧方面来说,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经验和人才。我们从1992年创业开始,坚持做市场、观众喜欢的剧,积累了三十年的经验,国内一线的导演、编剧、演员我们大多有合作。同时我们也会去扶持有梦想、有思想、有创作力的青年人才,形成人才梯队。我们有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练兵,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打仗”,我们已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能够不断地打造出爆款内容。

我们也专注培养影视专业技能人才,花大力气创办全国第一所影视类技工学校——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培养产业链幕后的专业职业人才,提升影视产业的整体人才水平和素养。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做“戏比天大”,通过各个维度去支撑我们的创作成为一个头部作品,这个是我们整个内部项目体系中的原则性问题。

 

瞄电影:华策作为国内龙头影视企业,接下来有哪些新的打算?

赵依芳:华策集团接下来会加大力度布局,我们会在立足国际视野、着眼国际格局的基础上,继续在细分领域赛道上做精做大,提高工业化水平,深耕宏大家国命题之下对影视作品生产技巧的探索。

电影方面,不放弃春节、暑期、国庆等大档期的头部影片制作,也会增加动作、喜剧、悬疑、动画等方向的优质类型片储备,着力打造多元的作品格局。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面对内容全面数字化、消费形式多样化、消费渠道多元化的趋势,华策愿意主动去拥抱变化,推动行业的发展。我们目前与华为携手,加入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参与制定音视频产业标准;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字视频版权交易云平台C-Drama Rights将海外买家购买中国影视内容版权的线下流程搬到线上,为行业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帮助我们的华语内容“走出去”;最近我们又成立了“科技数字中心”,推动内部的数字化变革,与科技企业携手推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融合,共同走向文化强国建设高峰。

 


赵依芳

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

2015年,赵依芳宣布组建浙江华策影视集团,现任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浙江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校长。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